什么是商会联盟,为什么要联盟,联盟究竟要做什么?
商会成立的多了,就需要对外交流联络,相互学习借鉴经验,研究探索新经验、新方法,寻找合作发展机会。交流多了,就会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有了分众。于是就有了不同商会之间的“联谊会”、“联席会”。随着交流活动的深入,几家商会发起人的倡议,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推动,于是“XX商会联盟”就成立了。
联盟是“交流会”、“联谊会”的升华,也是“联席会”的升级。如果说“会”只是一种活动形式,而联盟更强调了“组织属性”,加入联盟成为一分子,以联盟的名义,可以组织各类的活动。
联盟听上去“高大上”,比较“正能量”,但目前全国各类商会联盟,包括一些行业协会联盟,绝大多数都是“虚设的”、“自我命名的”,没有经过民政部门的注册(其实很难注册成功),更多的是一种“联席会”的轮值机制。
由于联盟多是虚设的,无法注册,没有法人、没有专职工作人员、没有固定活动场地和经费,是松散型商会组织上更“松散”的聚合形式,实际操作性弱,商会联盟意义大于形式,只是看上去“很美”。
商会联盟的意义,是把目标商会聚集起来,发挥出合力,形成“利益共同体”,商会可以是来自一个地市、一个省份,也可以是全国、全世界范围。商会类型既可以是异地商会,也可以是行业商协会,联盟起到了“穿针引线”的作用,将不同的商会“串联”起来。
商会联盟的意义大于形式,形式又大于内容,更多情况下追求的是一种仪式感。所谓的内容成果多是:宣言、共识、倡议,基调永远积极、向上、正确。
早在2007年,广东佛山顺德区工商联(总商会)就提出了商会联盟概念,并总结为“诚信联盟、品牌联盟、资本联盟、标准联盟、服务联盟”五大联盟模式,是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中,最为丰富、生动的案例。由于各自原因,这样的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。
商会的联盟化,是趋势、是方向、是未来。商会联盟,还在路上。
商会按互联网思维办事
3年前,在商会的一次企业家沙龙上,有人提出了非常火爆的“互联网的九大思维”:用户思维、简约思维、极致思维、迭代思维、流量思维、社会化思维、大数据思维、平台思维、跨界思维。我忽然感觉到眼前一亮,单从字面上理解,这简直就是对商会办会思路的高度概括、总结提炼和理论归纳,至少有六大思维,与商会实践高度契合。
如果按照商会的思路,进行一个关联优先排序的话,一是平台思维。商会是一个集N种功能为一体的平台。这个N可以列举很多,比如:交流、合作、共享、沟通、学习、服务、信息、宣传、资源整合、抱团发展、凝聚力量、投资促进等等。
二是社会化思维。商会本身就是社会组织,具有社会化思维特征。现实中,商会组织利用社会化工具、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,重塑了商会和会员的沟通关系,以及商会管理和商会运营模式的思维方式。“四种基于”:基于平等的双向沟通、基于关系的链式传播、基于信任的口碑“营销”、基于社群的品牌共建。也似乎给商会实践进行了完美的诠释。
三是跨界思维。对于从事异地商会工作者来说,“跨界”可谓一语中的,异地商会不如行业商协会具有行业集中度,不能精耕细作,属于混业社团,商会人时刻要面临着跨界、跨行业的挑战,时刻要学习不同领域、不同产业、不同专业的知识,不求精深专,但要广博全,要具备全面过硬的复合型服务能力。
四是大数据思维。商会的差异取决于资源的转化率,转化率关键在资源转化能力和资源基础,资源来源于“大数据”。“大数据”包括什么?从社会资源来看,汇聚着政府、企业、人力、信息、社团、金融、法律、媒体、艺术等各类“海量”信息。“大数据”的价值主要靠收集、整理、挖掘、获取等,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。
五是用户思维。互联网强调:从品牌运营到企业经营,一切以用户为中心,得“屌丝”者得天下,兜售参与感,用户体验至上。而商会,则一切以会员为中心,寻找潜在会员,发展新会员,巩固老会员,服务全体会员,激活不活跃会员。寻找潜在会员,你要弄明白:加入商会有什么好处?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。发展新会员,你要研究:他们为什么不加入商会?巩固老会员,你会感慨:商会“老会员”都去哪儿了?服务全体会员,你会发现:商会服务进入“深水区”。
六是流量思维。互联网关注流量,流量的本质是用户关注度,流量意味着体量,体量意味着分量。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,为了更好地收费,坚持到质变的“临界点”。商会的“流量”,可以理解成会员或企业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,一是活动频次,商会多开会才叫“会”;二是活动的成效,商会活动要“走心”;三是会员的体验,商会一定要有“仪式感”;四是商会的形象和气质,商会就要有个会样!
另外,互联网的三种思维:简约思维、极致思维、迭代思维,分别阐述了专注、完美、快速的理念。虽然这也是商会努力追求和践行的理念,但商会在实践中,也有延展、扩充和不同,有简约、专注,也有多元、综合;有极致、完美,也有中庸、无为;有快速、迭代,也有坚守、传承。其契合度比前六种思维相对弱些。
现在,比互联网思维更热的词是“互联网基因”。它源自硅谷的“开放与交互、平等、互助、共享”精神。和商会的文化、规则、理念来说不同,它是在“开放、平等”条件下的“互助、共享”,而商会的基因却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来。商会不是开放的,而是一个相对封闭,或者半开放的圈子,它通过企业性质、企业家籍贯等条件设置了准入门槛,具有一定排他性;其次,它设置了类似金字塔式组织层级。以对商会义务(贡献多少,其中重要一项为会费)对应“职位等级”,等级对应权利,权利意味责任,有责任就要有付出。
归根结底,互联网是一种工具,但互联网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。昨天是物联网思维、互联网+,今天是互联网基因、“互联网进入下半场”,明天又不知道会是什么新词和热词。现在要说的是,商会联盟虽没互联网基因,却按照着互联网思维行事。